“蒜鸟蒜鸟~都不yong易~”。“蒜鸟”,也被称为“武汉和平鸟”,最近一段时间,这只头上长着“大蒜”的小鸟玩偶成为“鸟中顶流”,不仅在网上爆火,线下也数度卖断货。
“蒜鸟”毛绒玩具。新华社记者 龚联康摄
形似蒜头的“蒜鸟”玩偶身型圆滚,脸颊上还有一团腮红,表情无辜懵懂,萌趣可爱的外表是它广受欢迎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更巧妙的是,轻捏它的肚子还能发出“蒜鸟蒜鸟,都不yong易”的语音。在武汉方言中,“蒜鸟”是“算了”的意思,即别计较、放宽心。当它被放在使用广泛的普通话语境下,方言的韵味叠加谐音的效果,自带萌感,很容易形成记忆点,便于传播。
因此,不少人把这句话变成了自己的口头禅,制作成表情包,放入短视频里的BGM,巡回“劝架”。互联网的集体创作也会反哺到现实,比如“蒜鸟”玩偶的表情包在对话中运用,在表达情绪的同时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创造和宣传,而它精髓的语音部分可以通过短视频特有的载体形式呈现,而这又实现了内容和实物的二次传播。
不少网友用“蒜鸟蒜鸟,都不yong易”类比“大过年的”“都不容易”的“劝人”流行语,可见不少年轻人被“蒜鸟”传达的“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生活态度戳中。捏捏它的肚子,“蒜鸟蒜鸟”似乎成为了生活自动响起的BGM,在这种丧丧中带点治愈、不顺中给予劝慰的过程中,人们也完成了一次情绪的交换,获取到即时的心理慰藉。
无论是消费还是社交,情绪价值都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核心动机。无论是冷门还是创新,也无关领域和种类,人们希望从中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同时,也在追求个性化和“悦己”性。从现实的压力和紧绷中,打开一个可控的、可宣泄的、无伤大雅的情绪的出口,淡淡地面对和消解,“蒜鸟”的态度不仅契合了这种态度,也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当产品被赋予这层情绪意义,在生活中形成互动感,甚至成为“嘴替”,进而能生成一种潮流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蒜鸟”这波方言融合情绪的文创产物,成功将“想你的风”从武汉吹了出去,成为了一个城市文化和民俗的输出窗口,也成为了不少人认识武汉以及去武汉旅游的契机。其实,梳理新闻不难发现,方言梗被运用到文创产品的例子不少,但也有些产品只是方言静态的打印和堆砌,或者方言的意思很难引起外地人的兴趣和共鸣。
而“蒜鸟”在富有地域特色的同时,不仅是当地人使用的常用词和高频词,更能简单直接地击中非本地人的语言习惯和情绪思路。捏捏肚子就能获取的语音内容和互动属性,使得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可能产生的情绪更加可感,这也让产品和文化更能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如何保持文创的生命力和生活感,丰富城市的宣传和内涵,“蒜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