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民宿空间,把苗族小苗帽幻化为立体冰箱贴,用百年陶土重塑生活器皿……在黔西南州,传统与创意的碰撞正掀起一场新浪潮。这些承载地域基因的文创产品,不仅成为游客“打卡”景区的新标配,更借力云端传播,让黔西南的文化密码跨越山海,走向全国。
传统元素破壁重生
在万峰林景区,民宿与文创的融合正书写着新的故事。上草居民宿以“康养+文化”为支点,巧妙融合中草药文化与东方禅意,为游客打造“可闻、可触、可眠”的康养空间。店长柳泽介绍,民宿立足黔西南丰富的野生中草药资源,通过专利技术将药泥融入墙面装饰,房间内随处可见中草药泥艺术插画。游客王先生在体验后感叹:“空气中弥漫着艾草清香,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人难忘。”
距离民宿不远处,柳间念物工作室的直播灯正亮着。创始人秦柳向网友展示苗族银饰冰箱贴的制作过程,这款将传统牛角造型与蝴蝶图案结合的文创产品,采用特殊纸质材料与手工缝制工艺,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文化信使”。工作室计划未来开发更多民族元素产品,让非遗技艺通过现代设计焕发新生。
在兴义市谷仓制物陶艺工作室,90后匠人龙一弘的指尖正演绎着泥土的重生。他走遍黔西南的制陶村落,最终在贞丰县挽澜镇窑上村寻得传承百年的陶土。这种带着喀斯特山野气息的泥土,经1200℃窑变后呈现出独特的砂质感,与景德镇高岭土的温润形成鲜明对比。当这些陶器承载着手冲咖啡的香气走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都市空间,评论区里“太独特了”“很有质感”的赞叹,正是文化跨越时空的共鸣。
这种对“独一无二”的坚持,在黔西南文创领域引发涟漪。
茶木道品牌以国家级非遗“布依八音坐唱”为灵感,将红茶与布依族娃娃形象结合,创造出“可观可品”的沉浸式体验。当茶汤在特制茶具中流转,布依族古歌的旋律仿佛在杯盏间回响,让文化传承走进日常生活。
非遗活化助力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亦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黔西南州,这片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土地,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非遗项目而闻名。将非遗与文创相结合,是传承更是发展。
2024年6月,以“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谱写歌颂新时代篇章”为主题的黔西南州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城市主题活动在册亨县举行。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共有4个主体活动,3个配套活动。其中配套的文创产品展示(非遗“购物节”)活动,不仅突出了民族文化,更让参观者充分欣赏了文化新魅力。
展示中,蕴含着布依族美学智慧的特色非遗以及设计巧妙的民族服饰,创新制作的糠包、蜡染、刺绣等手工艺品吸引来众多嘉宾和游客。让大家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当传统技艺遇见当代设计,当民俗风情融入品牌叙事,为黔西南文创产业注入新的活力。“非遗+旅游”“非遗+时尚”“非遗+文创”的跨界实践,正以文化自觉书写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新篇。
创意生态破土而出
黔西南的文创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近年来,“文旅产业链创业创新大赛”“旅游商品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民族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赛事接连举办,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场域,将“传承、焕新、共生”体现得淋漓尽致。
仅2024年万峰林杯文创设计大赛,就吸引清华大学、米兰理工大学、东京都立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31所高校及设计机构参与,征集作品2153件。
其中获得金奖的“八音来啦——布依八音系列文创产品设计”融合了布依族、民族乐器;“分层纸刻剪影装饰灯系列”以吊脚楼等元素实现传统剪纸与现代光影的跨界融合;“花颂·黔程似锦”则以万峰林油菜花田为灵感设计出了精美的作品。
各种聚焦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赛事举行,将文化与创意的碰撞交融,不仅为各个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拓宽人脉、交流经验的“擂台”,同时也为投资创业者提供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机会共赢的“舞台”。为黔西南州的文创产品、民族文化产品、旅游产品提供培育沃土,构建起了黔西南文创产业发展的多种可能。
IP裂变赋能品牌升级
当“文创+旅游”成为消费新刚需,观赏风景,带走风景,把风景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更多旅游者的选择,黔西南州也正探索文化价值的深度转化。
在万峰林5A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以布依族八音坐唱、民族图腾、刘氏庄园等为创作元素,研发的近50个类别、500多款文创产品,满足游客对高品质、创意性旅游文创产品的需求。此外,文创雪糕、文创糕点……这类“文创+美食”的创意产品也备受好评
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吸引了众多旅游者,也“圈粉”了很多本地的文创爱好者。此外,除了景区文创店外,由万峰林旅游集团运营的智慧文旅平台“小桔子”微信小程序更让文创产品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当各类型文创实现“线上云游+线下体验”的闭环,黔西南的文创产品乘着物流走向世界,它们携带的不仅是山水之美,更是一个地区对文化传承的深情与创新。
从景区文创店到云端直播间,从手工作坊到产业化平台,黔西南的文创实践揭示着文化传承的当代路径:用设计语言解构传统,用产业思维激活非遗,用数字技术拓展边界。当一件件文创产品成为“流动的文化名片”,这片被喀斯特地貌雕琢的土地——“万峰成林处 阳光黔西南”,正以创意经济激活文化基因,构建“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的内涵,让世界看见中国山乡的文化自信与创新脉动。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