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蚂蚁街] , 进入 2025宁波国际文具展
首页 > 头条 > 行业 > 文章详情
“文具对对碰”或让未成年人陷入“成瘾”困境
1

原标题:让文具回归辅学的本质

自“乌龟对对碰”在各大直播平台风靡后,这种带有博弈性质的“对对碰”游戏逐渐变了味。有的商家嗅到了商机,让万物皆可“对对碰”,甚至将触手伸向了学生的文具。于是,带有盲盒和博弈性质的“文具对对碰”应运而生。这种游戏玩法简单,不同的文具被放置在外观相同的盲盒包装内,包装上贴上不同颜色的贴纸。观众购买一定数量的盲盒后,主播会根据消费者选择的许愿颜色、成对颜色等情况,额外增加盲盒数量。

  “文具对对碰”归根结底是一种销售手段。诚然,盲盒也好,“对对碰”也好,都是一种创新的营销手段,能为观众带来一时的快乐,刺激其消费的欲望。但当文具这一本应服务于学习与成长的工具被盲盒的华丽外衣所包裹,其背后的隐忧也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当未成年人成为这一消费现象的拥趸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趋势的合理性与潜在危害。

  “盲盒”二字,让文具这一朴实无华的学习用品有了飙升的溢价空间。原本平平无奇的文具,一旦披上了盲盒的外衣,身价便陡增数倍。这种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不仅违背了市场规律,更是对消费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不公平对待。他们或许并不具备完全理性的消费观念,却在商家的诱导下,为了一份虚无缥缈的“惊喜”而付出高昂的代价。

  “对对碰”则让文具盲盒增添了一丝博弈性质。部分自制力较差的未成年人可能因此陷入“成瘾”的困境。在一个个文具售卖的直播间内,主播们通过密集的话术、夸张的表演,营造出一种热烈、紧张的购物氛围,使得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入到“文具对对碰”的消费狂欢之中。如果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一味沉溺于开箱的那一刻所带来的短暂快感,不断追求那份不确定性的刺激,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危害。

  要知道,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文具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实用性和功能性,而非花哨的包装和游戏的快感。社会应该倡导简约、朴实、环保、实用的文具消费观念,让文具回归其本质属性。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学会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不被消费主义裹挟。

来源:潮州日报

点赞 0
收藏 0
字数 0/1000
发布评论
评论信息 0 条评论